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

買車容易養車難,新手該知道的汽車保養 4 個檢查重點

「5千公里小保養、2萬公里中保養、4萬公里大保養」已是各位車友耳熟能詳的保養口訣。但,這樣的常規其實僅是粗估的平均值。實際上,保養、零件更 換與否,更應該以各位車友平時用車習慣作為判斷的基準。一般來說,車廠在進行保養、更換部件之前,大多以「保養里程」或是「保養週期」作為主要的判斷準 則。至於平時 並未有強烈用車需求的車友們,由於車內部件仍然會隨著使用時間一長,產生劣化的現象進而影響車輛效能。這個時候就會建議您以「保養週期」作為進廠保養的依 據。
未命名
附註:倘若各位車友心中仍未有個底,現行車款當中都會配置保養警示燈或是保養警示訊息等功能,藉此在必要之時提醒車友們該是時候進廠大保一番了。

 小保養時車廠多半僅會針對各式部品進行初步的檢查,但到了大保養之際,除了最基本的定檢之外,更會針對許多時效性部件進行更換的動作。諸如汽油濾清 器、電瓶、煞車油、變速箱油、煞車油、火星塞、空氣濾清器、水箱水、節汽門、節溫器、冷煤油、噴油嘴、雨刷等品項,都列入在大保養的檢修範圍之內。但也因 為內容繁雜,isCar在這邊將針對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之項目:諸如輪胎、煞車系統(碟盤、煞車皮、煞車油)、機油、電瓶以及雨刷等部件,為各位車友進行 詳盡的解說。

How?大保養,如何「養」


◆1.「千里之途,始於四輪」:輪胎保養要訣

上路之前檢查「胎壓」、「胎紋」已是眾人可倒背如流的黃金口訣。一般來說里程數達4萬公里或是每4年就是進行全面換胎的基本時間點。

最保險的方式除了利用胎壓計或是TPMS(胎壓偵測器)對輪胎進行狀況上的掌握,再者就是觀察胎紋是否有低於安全線狀況,倘若稍一不慎,便容易造成爆胎的狀況。而更換輪胎時,基本上會建議各位車友4條輪胎一併更新,或至少更換2條同規格、速度級別和結構的輪胎。

而根據車輛前、後驅動不同的方式,在換胎上也有必須注意幾大要點。倘若是前前驅車,由於前輪主要負責傳動及轉向功能,磨耗程度較大,後輪只是進行傳遞動能 之用。因此倘若車友們預算有限,不妨可在換胎週期一到的同時,先更換一組前輪,並將原本的前輪更換至後輪。之後變依據固定年限或是里程數進行換胎的動作, 維持輪胎一致的磨耗程度,而後輪驅動的車子則是反向操作。

009
「2515」代表的是,這條輪胎出廠時間為2015年第25週
009-1
在胎壁皆可見到輪胎的尺寸表。195代表的是輪胎寬度(mm);55則是代表扁平比(輪胎高度/輪胎寬度);R則是意味著該胎款為輻射層輪胎,15則是輪圈直徑
附註:前後調胎的動作通常適用於國產或是日系車,部分歐系或是性能車型由於前後輪胎尺寸恐有不同,故不適宜前後調胎,特此說明

2.「懸崖勒車,全看煞車」:煞車系統保養要訣

將煞車系統分為煞車油、來令片以及碟盤三大主軸進行探討。

煞車油(Brake Fluid)雖名為油,但實際上卻是帶有輕度腐蝕性的低溫液壓用液體。但由於本身為水溶性,由於台灣氣候潮濕,煞車油便很容易因為吸收空氣中的濕氣,進而 導致燃點降低影響煞車效果。在這邊會建議車友們最好每2萬公里或是2年就要進行更換。平時最好也養成定期檢查煞車油的高度的習慣,原因無他,煞車油油儲槽 的油量在正常使用狀況下,基本上是不會有減少的狀況。如果車友們發現油面降低,可能是前、後軸某處的煞車來令片已有開始磨耗殆盡的狀況,亦或是某輪的煞車 系統開始有滲油的現象。而當煞車油儲油槽出現黑色的浮油或是不正常沈澱現象時,可能也要注意煞車幫浦已出現被侵蝕的狀態,不可不慎。

013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煞車油規格多為DOT 3至DOT 4。在更換之前最好還是確認車輛相容規格。
煞車油路都是密閉的液壓系統設計。管路內絕對不能存有空氣。更換煞車油時,最忌諱管路內的排氣施工未確實。含有空氣的油管會導致煞車力道降低,甚至瞬間失煞,切記!

 另外會對車輛制動性產生直接關連的,莫過於煞車來令及碟盤這對孿生兄弟。以目前現行車款來說,大部分採用碟式煞車配置,而作動的原理也相當簡單,透過煞車 卡鉗內配置的活塞連動,將來令片加壓、夾緊至轉動的碟盤,加以箝制碟盤運轉的速度,連帶減緩車輛行駛的速度。透過這樣的原理,我們可以說來令片與碟盤兩者 可說是「不磨不相識」。


017
已使用過一陣子的來令片,可發現其已有明顯的磨損狀況
要檢查來令片的使用狀況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目測的方式,觀察為在碟盤與煞車卡鉗中間的來令片。基本上來令片是由兩塊複合材質中間夾著一塊金屬部件 所組成。來令片新品大致上都有1至2公分的厚度延展空間可供使用,當車友們目視時發現來令片與金屬部件已無高度落差時,這時就是該更換來令片的時候了。至 於煞車碟盤,其實在正常使用下損壞機率很低。但倘若車主在實際開車時,發現煞車踏板踩踏起來有過低的現象,或是出現煞車力道不足、產生異音,這就代表碟盤 已經因過度磨損產生圈狀溝槽(俗稱掛溝)。這個時候保養廠會視溝槽深度,決定是要透過車床整塊磨平或是整組更新。
由於來令片與碟盤是透過加壓的狀況達到制動效果,因此想要減少兩者部件的磨損程度,莫過於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,並避免急煞的動作。同時來令片的硬 度,同時也會影響整體煞車系統的使用年限。來令片越硬,雖說制動性較好,但相對也會導致煞車碟盤易於磨損。反過來說,越軟的來令片制動性差,但卻能延長碟 盤的使用年限。

018
後輪碟盤已經產生很明顯的掛溝了

3.「別讓愛車鬧脾氣!」:機油、電瓶保養、更換要訣

機油是指專門用於引擎的高溫潤滑油,主要作用除了在引擎活塞、汽缸、曲軸等部件形成油膜達到潤滑效果之外,同時也會在活塞與汽缸之間產生密封作用, 亦或是達到冷卻、清潔、防鏽引擎部件等各式作用。倘若沒有定期更換機油,就會導致引擎內部開始積聚污泥,妨礙活塞環移動。情況嚴重一點,更會造成機油黏度 變稠如同焦油般,進而造成引擎故障。因此,會建議各位有每5千公里或半年就要進行更換機油的動作,同時最好也能夠連帶更換機油濾芯。而在這邊也建議各位車 友平時最好養成定期抽取機油油尺檢查的習慣。因為在正常狀況下,機油並不會出現明顯減少的現象。倘若車友們發現機油尺量測結果出現異常,很可能是內部機組 零件已產生嚴重磨損的狀況,這時勢必要儘快進廠維修了。
022
各位車友在更換機油時,最好也連同機油濾芯一同更換,才能維持引擎最佳的使用效率

023
機油尺量測時,最好將車停妥至平坦路面,並關閉引擎數分鐘。等待機油回流至油底殼後,再以乾淨的布擦拭油尺,待油尺插回到底之後再次取出。此時正常的油位高度應介於油尺上的Max與Min兩記號之間。
024
而在汽車電路部件當中,電瓶可說是擔綱演出相當重要的角色。一般來說電瓶在車輛正常使用時,通常可以維持2至3年的使用年限。但隨著時間拉長,電瓶 本身的蓄電能力便會逐步降低,進而造成愛車無法順利發動。在這樣的狀況,倘若無法經常性的開車,最好還是時常養成觀察電瓶蓄電量的良好習慣。舊款的加水式 鉛酸電瓶在電量不足時,便會在負極端堆積的大量的白色腐蝕粉狀物。倘若出現這類狀況,便是更換電瓶的時候了。而現行新款所採用的免加水密閉式電瓶,可依據 電瓶上方視窗顏色進行檢查。正常使用下視窗將會呈現綠色或藍色,視窗顏色開始轉為白色時,便是提醒車主電瓶的蓄電量及充電效率開始變差了,最好及早進行更 換。
025
026
而為了延續電瓶的使用壽命,在這邊會建議各位車友平時應避免短時間內連續啟動車輛,而離開愛車時,最好也確保大燈、車內電器都已然關閉。如果愛車長 期放置不用,也可以先將電瓶負極接頭暫時移除,避免電瓶長時間維持放電狀態。當然最好的方式,還是定期將愛車開出去兜個風,維持電瓶一定的蓄電容量。

◆4.「車窗車窗你擦亮眼!」:雨刷保養、更換要訣

027
「雨刷?很重要嗎?」相信這兩支在車外任勞任怨的部件,經常會成為各位車友在保養時遺漏的對象。但是您知道嗎?根據國外調查顯示,每一片雨刷平均每 年在前擋風玻璃平均要幫您刷上百萬次以上。同時以台灣多雨的亞熱帶氣候,因雨刷老化所導致的意外事故,可是足足高上了5倍之多。但平心而論,雨刷平時只要 簡單的幾個小動作就可延長期使用壽命,而在更換上也不需要花費您太多的金錢,何樂而不為呢?
028
事實上,雨刷只要能夠定時清理膠條,是其之上不要附著小砂石,自然可以避免擋風玻璃越刷越髒。而必須注意的是,在毒辣的太陽下,前擋風玻璃溫度升 高,更容易造成雨刷膠條因材質遇熱變形,造成清潔效果不彰。在這個時候除了可以使用膠條保護劑,也可以將雨刷為之豎起,避免雨刷因高溫,導致效果大打折 扣。而在雨刷水的選用上,最好不要使用市面上常見的市售清潔劑亦或是肥皂。因為這些部品可能會因為化學變化使其雨刷水噴孔產生凝結物、造成堵塞,甚至是膠 條快速硬化,不可不防!
029
基本上倘若用得比較勤,會建議您大概3個月就可以更換新雨刷。真的預算不足,最晚一年就要進行更換。而非原廠部品的雨刷,可能會採用PC條與塑膠接頭,雖說單價可能較為便宜,但在牢靠度就會稍做折扣。同時某些車友可能會認為,國外 進口的雨刷部品可能清潔度就會比較高。事實上,雨刷清潔與否,取決於雨刷設計是否能對應於當地氣候。因此在更換雨刷時自然還是以「適合」為首要前提,而非 越「頂級」越好。而雨刷也並非越大片就刷得越乾淨,這是因為每輛新車在出廠時,都早已設定好固定的雨刷下壓力。倘若自行更換的雨刷尺寸過大,超出原廠設定 的下壓力,反而會淪為空有氣勢卻毫無作為的窘境,因此還是建議各位車友依據愛車原廠規格進行更換就好。

 


 


 

  


汽車的保養與維修

  • 引擎的保養
引擎是你的車子中修理起來最貴的一部份。一旦引擎部份需要大修,往往不如把車子賣了再換一輛來得容易,因此引擎的保養特別重要。引擎的保養分為三部份:冷卻系統,啟動系統,以及排氣系統。以下分就此三部份加以說明:
一、冷卻系統:開車前先確定所有的油料是否正常,因油是來潤滑機械磨擦及有降溫作用,萬一缺少會產生當機。引擎的運轉產生熱,冷卻系統的正常運作可使引擎不致於過熱而拋錨在路旁。冷卻系統的保養有以下四個步驟:
 (1)每一至二星期須檢查冷卻劑(coolant)的高度是否有下降。冷卻劑並不像汽油一樣具有揮發性,因此高度如有減少,便表示有某個地方在漏,這時必須馬上找車廠檢查。
⑵(2)每駕駛12,000英哩或每一年,須檢查連接冷卻劑箱(coolant tank)和引擎間的橡皮管。你可以用肉眼及手電筒觀察,如有裂縫或是某處有鼓起狀(表示管壁己老化),都表示管子該換了。
⑶(3)每24,000英哩或每二年,須將冷卻劑換新。如果你買的是舊車,則愈早換新的冷卻劑愈好,以免引擎過熱而報廢,多划不來。
 (4)每二年須更換冷卻風扇(cooling fan)的皮帶。
二、啟動系統:引擎的啟動是靠電池的電推動火星塞點火而完成。適當地保養電池,可使引擎正常地發動,並使電池的壽命增長。
檢查電池的工作也並不太難,大約每一至二個月做一次。檢查時小心地將電 池蓋打開,看看電池內之電池液的高度是否充足--正常的高度約為從頂部量起1/2吋的地方。如果高度不足,可添加清水(最好是蒸餾水)至適當的高度。每一 年左右,要檢查一下電池的正負端接點有無生銹或不乾淨的現象。如果有,要請車廠的人將之清除乾淨,或者自己用熱水澆下即可洗除銹斑,以保持電路的暢通。另 外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的電池是免維修(maintenance-free)的電池,則不可擅自加水。(可參考你的汽車使用手冊,以確定電池的類型。)
三、排氣系統:車子開久了,排氣系統(包括排氣管和消音器 muffler)的零件便會生銹及故障,這是無法避免的。唯一能做的就是知道它何時會銹穿,及早將零件換新。每年有不少駕駛人因為汽車排氣管故障而導致一 氧化碳中毒,因此不可不防。通常排氣管都是從裡層銹到外面,所以有時生銹卻不容易察覺。修車廠的技術人員有特別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測出,大約每年檢查一次即 可。但基本上常開Highway時排煙管壽命較長,因短程行駛無法排除排煙管內之積水容易腐蝕。
此外,許多人在氣溫低的大冷天時,習慣先熱車再上路。其實,這樣做對引擎並沒有好處。正確的熱車方法是,啟動後約卅秒至四十秒鐘,以中等速度慢慢上路,等溫度指針升起後再加速。不要讓剛啟動的車子停在原地超過一分鐘,因為如此對冷引擎的耗損反而較大,縮短引擎的壽命。
  • 變速器的保養
變速器的保養頻率依照車子的使用程度而異。如果你的車子常是短程使用,經常在山區行駛,或者是在市區內走走停停的交通狀況,那麼就需要格外注意變速器的保養。對於自動排檔的車子,通常每個月應檢查一次傳動油(transmission fluid)的高度。查傳動油讓引擎發動空轉再查看標示尺,因為不同的變速器對於傳動油之高度標度皆不一樣。太高或太低都會導致變速系統的不順暢。
要使變速器的壽命儘量延長,正確的駕駛習慣非常重要。以下列舉一些大家平時容易忽略的小毛病加以說明:
⑴(1)駕駛手排檔的車,不論換到高速檔或是低速檔,都要儘量在適當的速度換檔,避免換檔之間車子忽然慢下來或抖動的情形。同時,切記換檔時離合器一定要完全踩到底。
⑵(2)當車子向前移動時,避免換至倒退檔;同樣地,車子正在向後滑行時,避免換至前進檔,一定要等車子完全停住靜止再換檔。
⑶(3)當你因紅燈或其他原因停在上坡時,應該用剎車將車子停住,千萬不要利用引擎的力量拖住車子防止向後倒滑。例如有的駕駛人喜歡以半踩住離合器、半踩點油門的方法使車子不致後退,但這樣做會使引擎及變速器受到磨損。
⑷(4)開手排檔的車子時,不要有將腳放在離合器上開車的習慣,因為這樣也會加速離合器的磨損。
⑸(5)當你必須暫時停車一段時間時,應換至空檔,或將引擎關掉。
  • 如何選擇機油
選擇正確的機油及適時地更換機油,可以使你的汽車引擎「延年益壽」。機 油除了有潤滑引擎的功能外,還有清潔引擎、抗蝕、以及抗磨的功能。因為引擎在轉動時,金屬與金屬間的不斷磨擦會產生金屬屑(尤其是新車的引擎),以及其他 因為燃燒不完全而殘留在引擎內的碳化物或硫化物。這些物質很容易阻礙引擎的轉動,並侵蝕引擎內部的金屬零件,造成引擎的永久損害。而換機油的功用,正是去 除這些雜質,使引擎的運轉更潤滑、安靜,而且省油。
選擇機油最好是依據汽車使用手冊上的指示說明,因為不同引擎的產熱及散 熱程度均不一樣。通常機油有不同黏度(viscosity)的區別。如果你居住(使用車子)的環境之氣溫變化不大,你可以使用單一黏度的機油,比較便宜; 假如你是住在四季氣溫有變化的地區,則必須選擇多重黏度的機油。配合不同環境選擇適當黏度的機油,是為了使你的引擎不至於在大冷天因機油太黏稠而運轉不 良,或者在大熱天因機油太滑而使轉速過高。通常像SAE 30的機油,是指單一黏度的,適用於華氏四十度至一百度之間或更高(沒有上限)之環境;而SAE5W-30, SAE10W-30則是指多重黏度的機油,通常較適合冬天會下雪的地區使用,它的適用溫度大約在華氏零下二十度至六十度之間 (5W-30),以及華氏零度至一百度以上(10W-30)。此處所提到的 SAE,指的是由汽車工程師學會(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)所設定的機油標準。
  • 如何更換機油
談完了機油的選擇,讓我們來談談更換機油以及濾油器(oil filter)的步驟。一般來說,每三千英哩左右或每三個月便需要更換機油和濾油器,以延長引擎的壽命。雖然許多加油站和各地的修車廠都提供更換機油的服 務,但費用都約在二十至廿五元之譜,所費不貲,還得預約時間,頗不方便。其實更換機油的手續簡單,自己動手也只要二十分鐘便可完成,即使是一掀開引擎蓋便 頭疼的女同學也不必擔心。況且如果趁著打折拍賣時買下一些機油及濾油器存貨,每次的成本大概只需七、八元左右,長期下來亦可省卻一筆可觀的花費。但是為了 環保請勿將機油亂倒,各修車廠均可回收請將舊油用容器裝好請修車廠代為處理。
更換機油前,要先準備下列的東西:
⑴(1)新機油(參考各車的使用手冊,以確定所需的份量)。
⑵(2)V型漏斗一個,以便將機油倒入引擎。
 (3)新的濾油器(濾油器依各廠牌及型號而有不同)。,如果你沒有手冊,又不知道該用那一型號的濾油器,通常在汽車零件零售中心(像 Sears的 Auto Parts Department)陳列機油濾器的地方,可找到一本列有汽車型號以及濾油器型號的對照表,可依其選擇適合的濾油器。
⑷(4)橡皮手套一付(用以避免皮膚和機油的直接接觸)。
⑸(5)可盛接機油的平底盤一個。
⑹(6)扳手(請用正確尺寸的工具,以免損壞 Drain Plug 油蓋)。
⑺(7)舊報紙及paper towel數張。
更換機油的步驟,首先須確定車子是停放在平地上。於將舊機油放出之前, 先讓引擎運轉一至二分鐘,使機油流動以便流出。小心地用扳手打開引擎下方的蓋子,讓舊機油流出(有些車子你必須爬到車底下才能找到這個蓋子,因此記得換機 油前先換套工作服吧!)等舊機油流得差不多了,用手或轉濾油器專用的扳手,將舊的濾油器轉下來。然後,把新的機油濾器邊緣的橡膠圈部份塗上一層機油,依照 原位置裝回去,用手將新濾油器旋緊(可是不要轉得過份地緊)。此時舊機油已流得差不多完了,可將蓋子小心地用扳手轉回去。最後,將新機油依所需的量加入引 擎中,不要加得過滿。將舊機油倒入不要的塑膠容器中,拿到加油站回收 (recycle),即大功告成了。
  • 煞車及輪胎的保養
煞車系統及輪胎的保養手續較為簡單但絕不可輕視,因為此二部份影響行車 安全甚鉅。基本上,每一至二個月就要檢查一下煞車油的高度是否保持一致。如果高度降低,就表示有某個地方在漏,得趕緊找修車廠。煞車皮 (brake pad)大約每一萬二千英哩需檢查一次,如果已經磨光或即將磨損耗盡,就須要更換。假若在駕駛過程中感覺煞車不很靈敏,或有雜音,那也表示應該更換煞車皮 了。若想延長煞車皮的壽命,便須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,在公路上駕車避免忽快忽慢,保持平穩的速度。煞車踩得愈多,煞車皮的磨損自然也愈快。
每星期應檢查一次輪胎,看看胎壓是否不足。通常在大熱天時的胎壓會比平 時高一些,因此最好在冷天或天氣陰涼時測量胎壓,比較準確。尤其在氣溫驟降的第二天,車胎胎壓的變化較大,應檢查一下胎壓是否正常。檢查胎壓可到加油站, 通常有投幣式的測量儀器,提供你測量胎壓並灌氣的服務。不過,這種服務的價格不低(各地價格不同,約需一元至二元五十分。所以不妨到汽車零件中心購買一個 測量胎壓的棒狀儀器(約需十至十五元),隨時可以自己檢查。如果發現胎壓不足,可至前述加油站投幣灌氣,或者購買(向朋友借當然比較划算)磅數足夠的邦浦 (pump)自己灌。要注意不要灌入超過你的車子所須要的氣,胎壓過高會容易導致爆胎;但胎壓不足也會使你的輪胎磨損較快。至於你的車子之輪胎胎壓多少, 可參考汽車使用手冊的說明。有些車子在前車門打開後,內外側之間的部份(即車門的厚度),或者在前座右方的置物箱之門打開後的內側,也會註明該車所須的胎 壓。基本上在 30 PSI 左右。
同時,不要忘了三不五時檢查一下備胎的胎壓,以免當你打開行李箱、急需更換輪胎時,才發現備胎已經沒氣了。如果你須要更換磨損的輪胎,最好二個或四個一起換,而且要選擇紋路相同的輪胎,以保持車子行駛的平衡。
  • 旅行前的維修
除了平時的保養外,出遠門前的檢查也很重要。例行的檢查不外乎車燈、水 箱、機油、輪胎、煞車等等。要注意的是,平常你每天開車的路徑、路況可能都一樣,車子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去適應較複雜的環境。舉個例來說,平日你使用車子的 時間都不會太長,車子的冷卻系統(水箱等)一向正常,你也就忽略了要經常添加水或冷卻劑。一旦出遠門,每天可能都要開五、六個小時以上的路程,這時引擎很 有可能因為冷卻不足而過熱拋錨。尤其是開往氣溫不同的地區(如由東北部開到佛羅里達)時,更須小心引擎過熱的情形發生。
此外,輪胎的狀況也很重要。平時你可能都開local的路,速度慢,較不易出問題。但當你長時間走高速公路時,如果輪胎滑就非常危險了。如果你對自己的車不太有信心,建議你出遠門不妨改用租車,以免因車況老舊而發生意外。

「一級保養」,主要是「五油」、「三水」以及「五」個輪胎的檢查與添加。

保養DIY
只要做好「五油」─汽油、機油、變速箱油、動力方向機油及煞車油,加上「三水」─水箱水、 雨刷水及電瓶水,再加上「五」個輪胎的基礎保養,就可以有效降低拋錨機率。

許多人有個錯誤觀念,認為汽車保養是保養廠的事,只要花錢叫他們照顧我的 車就好了,不過,就算你是一位定期會去保養的車主,也要隔五千公里或是半年才會進保養廠,在這段空檔中,還有許多基本的保養和檢查需要去做。一般我們把自 己可以動手作的保養稱為「一級保養」,主要是「五油」、「三水」以及「五」個輪胎的檢查與添加。


五油篇
★汽油

如何檢查:
只要勤於查看油表是否到底了就好。
注意:
千萬不要讓你的油表到底了再去加油,現產的新車都採電動汽油棒以及油量電子感應器,要注意讓它浸泡在汽油裡散熱,此外油量太低,也可能影響排氣系統的含氧感知器,這些零件都不便宜,所以勿超過底線才去加油。

★機油

如何檢查:
只要三天兩頭把油表尺拔出來,擦乾淨、再插進去、再拔出來,看看機油的液面高低就可以了。
注意:
一般而言,機油的消耗並不嚴重,足以度過兩個保養之間的週期,但是在夏天由於天氣炎熱,機油消耗量會比平日高一點。如果在日常的檢查中發現,機油內有雜質或汽油味,以及排煙呈現淡藍色,就表示引擎出了問題,機件可能異常磨損,趕快進廠修檢一番為要。

★變速箱油

如何檢查:
當您更換引擎機油時,可以順便 檢查您的變速箱油,由於檢查過程較繁瑣,所以可以請經銷商的服務部門來處理。為了量測精確,必須將車排入空檔P,以惰速運轉,並將車停在平坦的地方,且油液必運轉至80℃~93℃的工作溫度。
注意:
油液過多或過少,都可能損害您的變速箱,油液過多可能會造成機件運轉阻力過大,或者使得變速箱油起泡變質而致機件不正常磨損。故當您檢查變速箱油時,務必量測精確。

★動力方向機油

如何檢查:
當引擎冷卻下來,將加油蓋及儲油筒頂部擦拭乾淨,然後將方向機油蓋旋出,並且用無纖維乾淨紙巾將油尺擦拭乾淨,然後再裝上鎖緊,鎖緊後再打開抽出檢查油尺的油面。
注意:
加或更換油液,必須使用正確的動力方向機油,若使用不當,會導致方向機受損。

★煞車油

如何檢查:
只要打開引擎蓋,看看煞車油壺的液面高低, 只要不低於低標準就好了。
注意:
在未檢查煞車油液面高度時,不可添加煞車油,以免添加過量,而使煞車油噴灑至高溫引擎,導致機件腐蝕甚或起火燃燒。如果煞車油中起了氣泡,或油變髒了,就表示煞車油已經變質了,請儘速更換,以免煞車油沸點降低產生氣泡,造成煞車效果變差,非常容易發生危險。


三水篇
★水箱水

有人喜歡在水箱水之中添加水箱精,水箱精的主要目的是防凍、潤滑及防腐 蝕。防凍這項功能在台灣可能用不到,不過它的原理是藉由加入水箱精讓水箱水變成混合的溶液,以達到降低凝固點的作用,比較不容易結冰;同時,它的沸點也相 對地提高了,因此在夏天的時候使用,也可以減少水箱水的蒸發,增強冷卻引擎的效果。此外,水箱精具有防腐蝕的作用,可避免水箱腐蝕,同時也有潤滑作用,潤 滑水幫浦的軸承。
注意:
當引擎和水箱過熱時,取下水箱蓋可能會使得蒸氣及水 箱精噴出,故此時切勿打開水箱蓋。

★雨刷水

最好添加一點擋風玻璃清洗劑,光用清水洗刷擋風玻璃效果並不太好。
注意:
使用濃縮清潔液時,依廠商指示加水。
勿將現成可用之清洗劑與水混合,水中的微小異物會阻塞此系統。水會結冰並損壞儲液槽和此系統的其它零件。
天氣很冷時,清潔液僅加滿即可,剩下的空間留作結冰時膨脹用,以免儲液槽受損。


★電瓶水

如何檢查:
雖然部份電瓶為免保養電瓶,也就是不需要加水,但是台灣地區夏季炎熱,仍有部份電瓶需要加水,當電瓶水不足時,不需要加什麼補品,光是蒸餾水就好了。電瓶水在夏天的時候也會蒸發得比較快,因此每到夏天就要多多檢查,以防電瓶水過少對於電瓶造成傷害,減低了電瓶的壽命。
注意:
‧靠近電瓶時,請勿使用火柴,以免產生爆炸,如果需要照明引擎室,也請使用手電筒。
‧您的車若非使用免加水電瓶,則必須經常檢查電瓶水是否足夠,若不夠須小心添加。


輪胎篇
輪胎應每6000至8000哩檢查是否有不正常磨損,檢測胎壓和檢查前輪定位。
輪胎的不當使用與保養,可能會造成危險:

‧超載,可能使輪胎過度摩擦而爆胎,所以請注意輪胎的最大負荷量。
‧胎壓不足,磨損到胎唇,胎腹也容易迸裂。
‧胎壓過大,會造成輪胎中央的胎紋磨損。
‧破舊輪胎可導致意外,胎紋可能因車輪行駛過久被磨平,應僅快換掉舊胎。


★胎壓

駕駛側車門後端有一張印有標準胎壓標籤,此為輪胎冷卻時的壓力,即停車至少三小時或行駛不超過1.6km時。輪胎冷卻時,所測胎壓最為準確。
如何檢查胎壓:
一個月至少檢查一次胎壓。必須使用品質良好的胎壓計,僅用目視無法判斷是否正常。
車輪定位與輪胎平衡:
若察覺輪胎不正常磨損,或車子向一邊偏,則可能須再做定位,若在平滑路面,車子會振動,則車輪可能須再做平衡。

★備胎

至於五個輪胎,平時就要注意胎壓,車上自備一個具有胎壓計的打氣機,遇有胎壓不足的狀況就可以打一打氣。為什麼說是五個輪胎呢?因為很多人都會忽略到備胎的狀況,也常常有人遇到輪胎「破風」之後想換備胎,才發現到備胎也是沒氣的。

11種錯誤的汽車保養法

烈日下洗車——傷車漆

很多車主喜歡在烈日下洗車,認為這樣洗後很快就能將車身上的水曬乾。實則錯矣,在烈日下洗車,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鏡效 果會使車漆的最上層產生局部高溫現象,時間久了,車漆便會失去光澤。若是在此時打蠟,也容易造成車身色澤不均勻。所以,洗車打蠟最好是在有遮蔽的條件下進 行,如果無法保證,則最好選在陰天或是晴天的早晨、傍晚時分進行。

●洗車像洗澡——害空調

夏季氣溫升高,灰塵多,車身容易髒,車主洗車的頻率也開始上升,很多車主在洗車時也希望像給自己洗澡一樣弄得徹徹底底。但這裡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保持汽車空調系統(如風箱)的乾爽,如果汽車空調不小心被弄濕,會影響到使用壽命。

●圓圈方式打蠟——效果差

很多人給車身打蠟都習慣性地以圓圈方式進行,這是不正確的方法。正確的打蠟方式是以直線方式,橫豎線交替進行,再按雨水流動的方向上最後一道,這樣才能達到減少車漆表面產生同心圓狀光環的效果。

●機油太多——出故障

當 引擎油底殼中的機油不足時,軸承與軸頸等摩擦會因機油的量少而潤滑不良,加劇磨損程度,甚至引發燒瓦軸事故。但是,如果機油太多,引擎在工作時曲軸柄、連 杆大端會產生劇烈的攪動,不僅增加了引擎內部功率損失,而且還會使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,產生燒排機油故障。因此,引擎油底殼中的機油應控制在機油尺的 上、下刻線之間為好。

●螺栓過緊——永久變形

汽車上用螺栓、螺母聯接的緊固件很多,應保證其有足夠的預緊力,但也不能擰得過緊。若擰得過緊,一方面將使連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;另一方面將使螺栓產生拉伸永久變形,預緊力反而下降,甚至造成滑扣或折斷現象。

●風扇皮帶太緊——軸承負荷大

夏季氣溫過高,有的司機認為提高風扇皮帶的緊度,可以提高引擎冷卻效果,因此便一個勁地提高風扇皮帶的緊 度,造成風扇皮帶過緊,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。風扇皮帶應該保持鬆緊適當,因為過緊會使軸承負荷過大,磨損加劇,功率消耗增加,同時也會使水泵軸彎 曲,皮帶拉長變形,壽命縮短。

●新蓄電池不充電——縮短壽命

蓄電池的首次充電稱為初次充電,初次充電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有極大的影響。若不充電,即加“水”直接使用,蓄電池的容量不高,壽命將縮短;若直接充電,也會縮短壽命。通常蓄電池的初次充電是在加注完電解液後,用小電流充電大約1小時左右即可安裝使用。

●車內設備隨意加——影響行車安全

私人轎車是車主移動的家,追求乘用舒適和豪華無可厚非,但一些車主自己動手在車內加裝各種設備,這種改裝,如果處理不妥當,對汽車性能及操縱的方便和可靠性往往帶來不利影響,易留下後遺症或影響行車安全。

●冷卻水溫度太低——磨損引擎

夏季天氣炎熱,有的司機為了防止引擎溫度過高,一味要求冷卻水溫度盡可能的低;有的司機為了達到降溫的目的,乾脆把節溫器拆去,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。

汽 車引擎既怕熱又怕冷,如果冷卻水溫度過低,會使燃油燃燒惡化,油耗增加,加劇磨損,機油黏度增加,引擎功率降低。試驗表明,汽車行駛時冷卻水溫度為40— 50攝氏度時,引擎磨損增加60%—80%,功率降低25%,油耗增多8%—10%。因此,引擎冷卻水的溫度並非越低越好,一般應控制在80—90攝氏度 之間。

●水箱“溫度異常升高”速加水——氣缸開裂

夏季天氣熱,有的司機一看見水箱溫度出現異常升高現象,就擔心引擎溫度 再升高,立即熄火加水。這種做法是錯誤的,它極可能造成氣缸蓋因為突然受冷而出現裂開現象。一般正確的方法是:立即停車,讓引擎保持怠速空轉繼續散熱;同 時打開引擎蓋,提高散熱速度。待冷卻水溫度降低後,再將引擎熄火。此時如果冷卻水數量不足時,應緩緩添加,以防氣缸蓋因驟然受冷而裂開。

●長期不用車或短途用車——機件受損

有 的人雖然成為了有車族,但平時不捨得開車,只有放假時才開車出去玩,其實這樣的用車方式是很傷車的。引擎與變速箱等傳動機件表面會因常處於與空氣直接接觸 的狀態而生鏽,電瓶也會因為長期的自然放電影響到使用壽命。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幾天就跑一次車,跑個三四十分鐘。另外,總是短途用車也會傷車,車隨時在動但 都開不遠,是傷車的重要原因。車上機件在引擎啟動至穩定階段之間磨損最嚴重,發動一次車電瓶所消耗的電力也大約要行駛20分鐘才能補足,這樣的用車習慣很 容易使車子提早出毛病。